環團揭9成蔬果肉類用即棄膠包裝 椰青也包膠套果網

社會

發布時間: 2018/07/09 22:25

分享:

分享:

c!ty'super沙田新城市廣場分店中,生果禮盒中有不少額外包裝。(綠惜地球提供)

市民到超級市場購買肉類、蔬果,有沒有發現回家後積了一堆膠托盤及發泡膠果網?環保組織「綠惜地球」調查發現,超市接近九成的蔬果肉類用上即棄塑膠包裝,當中包括環保署不予支援回收的發泡膠托盤及果網。綠惜地球指出,塑膠包裝現時缺乏回收渠道,一旦明年底落實廢物徵費,市民難免要為這些變相「縛綁」銷售的包裝垃圾「找數」。

綠惜地球今年六月走訪了百佳、惠康、華潤及c!ty'super共四家超市,統計其蔬菜、生果、肉類產品使用即棄塑料包裝的情況。結果發現,在264款商品中,有包裝的佔87% (229件)。論最多的包裝物料,頭三位依次為保鮮膜 (40.4%)、食物托盤 (37%)和膠袋(10.7%)。 

綠惜地球質疑,椰殼已夠堅固,為何還要兩層額外包裝。(綠惜地球提供)

調查發現,超市中以c!ty'super較多過度包裝,例如有堅硬外殼的椰青,也要加果網及保鮮膜包裝;部分水果連紙盒用上三層包裝。另外,在慈雲山一超市,出售的紅蔥頭在尼龍袋外,再有托盤和保鮮膜共三層包裝。相對而言,百佳、惠康和華潤等大眾化的超市,較少用上兩層以上的塑料包裝,但四間超市使用托盤容器的情況愈趨普遍,其中約一成的托盤更加是難以回收的發泡膠托盤。

綠惜地球今年2月亦曾就超市的食物托盤進行調查,發現57%到超市消費的市民,購物時會買到有托盤容器的貨品,讓消費者難以「走塑」。

c!ty'super回覆綠惜地球時稱,包裝是用來保護產品,避免運送途中令椰青受壓或碰撞,確保產品新鮮完整;c!ty'super表示會積極與供應商跟進,要求減少不必要的包裝。

攝於慈雲山一超市,紅蔥頭亦有三層包裝。(綠惜地球提供)

香港超市出售大量即棄包裝商品,讓公眾難以「走塑」。有本港外籍人士在上月24日發起「塑膠大作戰」 (Plastic Attack)的快閃行動,動員消費者在超市結帳處,集體拆出包裝堆放現場,要求超市減塑。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在超市買一盒蕃茄,一兩頓飯便吃完,但盛載的塑料容器,欠缺回收渠道,扔到堆填區要數百年也難以降解。他促請超市承擔以下先減量、後回收的環保責任:
 
● 制訂減少使用塑料包裝的目標及時間表;
● 減少過度或無謂的包裝;
● 停止使用發泡膠包裝物料;及
● 參照外國良好榜樣,賣場設置托盤等容器的回收設施,並鼓勵顧客乾淨回收。
 

近年全球掀起「走塑」風潮,超市更是關鍵持份者。綠惜地球指,擁有900家分店的英國超市Iceland年初宣布,計劃五年內成為全球首家全面禁止自家品牌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超市,當中優先淘汰食物托盤及膠袋。ALDI也宣布英國旗下超市今年底禁用即棄膠袋,且在2025年前,逐步推動使用的包裝物料,符合可回收、可重複使用或可堆肥的目標,以達至最終減少50%的包裝用量。至於亞洲的日本,超市會在賣場設置回收塑料包裝等設施,承擔減廢責任。
 

日本超市提供回收食物托盤、發泡膠盒等設施。(綠惜地球提供)

日本超市提供回收食物托盤、發泡膠盒等設施。(綠惜地球提供)